病种案例 /
  • 狭窄性腱鞘炎



    狭窄性腱鞘炎是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拇、中、环指。主要表现为屈指不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发生在拇指的腱鞘炎为拇指腱鞘炎,表现为当弯曲拇指时,拇指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借助另一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栓样的动作及弹响,故称之为“扳机指”或“弾响指”。医学上被称为“拇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常影响拿笔、拿筷子等日常生活。

     

    发病机制:

    屈肌腱是长的绳状结构,被称为“滑车”的组织带结构沿着腱鞘紧紧地固定在手指骨骼上,指屈肌腱鞘滑车系统是腱纤维鞘在不同部位增厚所形成的一系列不同宽度、厚度和形态的致密结缔组织束,具有约束指屈肌腱、充分发挥其屈指功能的作用。 腱鞘是与肌腱长轴相垂直的环形韧带,套在肌腱的外面,对肌腱起固定作用。当肌肉收缩时,屈肌腱允许手指弯曲,肌腱就会在腱鞘内穿梭,并与腱鞘相摩擦。


    image.png

    腱鞘附着在指骨上,并在屈肌腱移动时保持屈肌腱的位置。 A1滑车靠近肌腱鞘的开口


    由于屈指肌腱及其纤维鞘管的过度使用就会使腱鞘发生水肿、增生和粘连,形成慢性炎症,造成腱鞘的肥厚,管腔变窄,导致走形其中的肌腱通过该管道时受阻,致远端指节无法伸直或屈曲。手指底部的“A1滑车”是最常涉及“扳机指”的滑车。当A1滑车发炎或变厚,使得屈肌腱在手指弯曲时很难滑过,每当手指屈、伸肌腱勉强滑过环形狭窄的滑车时,就会产生像扳枪栓样的动作及弹响。


    image.png

    屈肌腱增厚的结节撞击A1滑车,致手指无法伸直


    高频肌骨超声是目前对于浅表结构分辨率最高的影像检查手段。对于浅表结构的病变识别优越于其他任何成像技术。采用10MHz以上探头,超声可以显示1mm以下的微细结构和病变。

     

    常见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减少活动,热敷,类固醇鞘管内注射,对病变的早期比较有效。

    2、开放式手术,狭窄的腱鞘切除术。

    3、小针刀松解治疗。

     

    开放式手术损伤太大,目前小针刀松解治疗越来越被广泛采用,但是,大多医生都是凭经验操作,故而损伤血管、神经、肌腱的事故常有发生。

     

    目前采取的超声引导下可视化局部封闭注射、松解是一种新型的精准式治疗方法,通过高频肌骨超声清晰显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病变部位,辨别其周围重要血管、神经等组织结构,达到治疗过程实时可视化操作,从而实现治疗效果的精准、安全,患者不需住院随治随走。


  • 足底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由神经系统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持续性疼痛。与我们日常遇到的炎症性疼痛(如关节炎)和伤害性疼痛(如扭伤)不同,神经病理性疼痛并非直接由组织损伤引发,而是神经本身受到损伤或异常电活动导致的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

    1)糖尿病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水平可导致神经损伤,主要以周围神经为主,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减退,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2)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发的神经炎症,可能导致持续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约10%的患者疼痛超过一个月,若不及时治疗,疼痛可能在疱疹消失后持续存在。潜伏于神经节中的疱疹病毒也可以导致神经痛反复发作。

    3)外伤性神经损伤:手术、车祸等事故导致的神经损伤,从而引发神经病理性疼痛。

    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卒中等疾病及其后遗症可能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症状可能有以下表现:

    1)疼痛性质:疼痛可呈现为针刺样、电击样、烧灼感等多种形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触觉过敏:疼痛科呈现为触碰痛,即皮肤对正常的轻微触碰可能产生剧烈的疼痛反应。

    3)感觉异常:患者可能在疼痛部位感到麻木、冰凉或灼热等异常感觉。

    4)疼痛持续时间:神经病理性疼痛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少数可自行消退,也可能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同时疼痛波动也较为常见,有时突然加重,有时又自行消失。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方法。由于目前尚无一种治疗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因此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以找到适合的联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1)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多种药物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常用药物也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抗抑郁药,因为这些药物能作用于处理疼痛的脑区域;预防癫痫发作的药物也可用,因为这些药物有助于抑制神经过度活动。

     

    2)疼痛专科药物治疗:其他药物包括用于皮肤的止痛药或局麻药物,如乳膏、贴剂等;以及用于疼痛区域内的注射药物。

     

    3)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疗法可以辅助缓解疼痛。

     

    4)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疼痛感受。

     

    5)神经调节治疗:包括脊髓刺激、深部脑刺激等神经调节技术,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改善疼痛。此类治疗需要在现有的治疗无效的前提下,经医生的严格评估,并在充分了解其风险和获益后进行。


  • 顽固性足底筋膜炎 超声可视化治疗


    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 PF),是各种原因引起足底筋膜发生反复细微损伤导致的一种退行性疾病。它是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老百姓常称为足底骨刺。足底筋膜炎是存在活动性炎症时使用的术语。当慢性变性时,称为足底筋膜病可能更准确。

     

    足底筋膜是一条厚带的结缔组织。它从跟骨的前部延伸到脚掌。这种致密的组织条通过类似于弓箭手弓上的弦的作用来帮助支撑足弓。它是足底筋膜炎疼痛状况的来源。足底筋膜由胶原纤维组成,从脚趾到脚跟沿纵向定向。有三个独立的部分:内侧束(最靠近大脚趾),中央束和外侧束(在小脚趾侧)。中央束最大,最突出。


    image.png


    足底筋膜和跟腱都附着在跟骨上。连接在成人足部是分开的。尽管它们各自为政,但存在间接关系。如果将脚趾向后拉向面部,足底筋膜会收紧。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来说,这个姿势是非常痛苦的。跟腱中产生的力会增加足底筋膜的应变。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包括足弓附近足跟内缘的疼痛。当重量放在脚上时,特别是在长时间休息或不活动后,疼痛会更严重。这通常在早上脚第一次放在地板上时最明显。这种称为第一步疼痛的症状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状。

     

    长时间站立也会增加疼痛症状。活动后可能会感觉好些,但大多数患者报告在一天结束时疼痛加剧。按压脚跟的这一部分会导致压痛。将脚趾背伸可能会非常痛苦。


    image.png


    可引起足底筋膜炎的高危因素包括:肥胖、过度训练、过度运动、长期站立或行走在坚硬的场地上、踝关节背屈受限、足部畸形、糖尿病等。


  •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治疗



    外侧皮神经卡压治疗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又称 Bernhardt-Both 综合征、感觉异常性股痛、股外侧皮神经炎,是指股外侧皮神经 (lateral femoral cutanous nerve, LFCN) 在走行中受到周围异常组织卡压所产生的症候群。临床症状主要以股前外侧区皮肤麻木、疼痛为主,伴有灼热感等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严重者伴行走活动受限。其症状和和体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及局部软组织损伤等疾病相混淆。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发病部位及症状、体征即可确诊。

     

    股外侧皮神经作为腰丛神经的一个分支,由第2、3腰神经发出自腰大肌外缘斜越髂肌表面,经髂前上棘内下1.0~1.5cm处经腹股沟韧带深面穿过由腹股沟韧带与髂筋膜构成的长约2.5~4.0cm的骨纤维管。此管入口长,宽径均大于出口,出口距髂前上棘较近,周围结构致密。纤维性管道内,股外侧皮神经在髂前上棘内侧,与髂筋膜紧密连在一起,有纵横交错的纤维组织包裹神经,并与髂前上棘内侧附着成一片。此处的神经干较为固定。

     

    同时股外侧皮神经经腹股沟韧带深面,在缝匠肌之前或后,或穿过该肌上部,分为前、后2支。后支在髂前上棘下5cm穿出阔筋膜,分布于大腿外侧皮肤。前支由后支穿出点下5cm穿出深筋膜,分布于前外侧皮肤。在此点神经亦相对固定。在两处相对固定的神经段,正好位于髋关节的前方。随髋关节的伸屈,该段神经可能容易受到牵拉和挤压。这可能是该处神经产生慢性损伤的基础。

     

    多见于20~50岁较肥胖的男性。多为一侧受累,少数双侧发病,表现为股前外侧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感、发凉及沉重感等,以麻木最多见,但没有运动异常或肌肉无力表现,这点可以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体力劳动、久站久坐时可加剧,休息后症状可减轻。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数月至多年不愈。且与职业有关,军人、警察、骑手、司机、模特等长时间负重、安全带挤压、穿紧身牛仔裤容易诱发此病。肥胖、高龄和糖尿病是这个疾病的危险因素。

     


  • 告别“口服药物治疗”解决“彻夜难眠”!

    640 (3).png


    睡眠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项生理活动,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人们通过睡眠恢复自身的状态,从而应对平时的工作和生活。良好的睡眠是人体机能的“加油站”。若长期睡眠不好,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精神疾患。


    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数据显示,全国有近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


    image.png


    1.入睡困难:入睡超过30分钟

    2.睡眠维持困难:醒后再入睡超过30分钟

    3.早醒:比平时提前醒来超过30分钟


    image.png


    临床上通常将睡眠障碍分为:失眠症、睡眠相关呼吸障碍、过度嗜睡障碍、昼夜节律睡眠障碍、异态睡眠、不安腿综合症等。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

    睡不好≠失眠

    不少人都出现过“睡不好的情况,但偶尔睡不好,并不等于失眠。

    当以上失眠情况每周出现三次以上,引起的症状维持3个月以上,且一定影响到白天的生活时,才称之为失眠症。


    失眠已成为当代人的共同难题!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项治疗失眠“黑科技”,打几针就能见效的“睡眠针”。


    image.png

    睡眠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静脉药物治疗)

    是指星状神经阻滞结合静脉用药治疗睡眠障碍的一种新型治疗形式,目前在疼痛科已广泛应用。


    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研究证实,睡眠障碍患者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通过调节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抑制应激反应),能够改善失眠,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失眠的方式。

    静脉用药|睡眠治疗中的静脉用药治疗指的是在监护下进行安全有效的右美托咪定、艾司氯胺酮、咪达唑仑注射液治疗。


    640 (2).jpg

    640 (3).jpg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睡眠针”:医生会用超声探头在患者的脖子左右上下滑动和按压以找到正确的注射点,有时候这可能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有不适,可立即告知医生。 

    随后用碘伏消毒颈部,再扎入一根细针以注射局部麻醉剂,扎入时可能会有刺痛或烧灼感。切记!在此过程中不要说话、吞咽或咳嗽,这一点很重要!这样做可能会导致针尖移动。

    在到达星状神经节附近后开始注射治疗药物。接下来,就会产生困倦感,然后慢慢的睡去。


    一次睡眠治疗一般持续2-3小时,70-80%的睡眠障碍患者在接受睡眠治疗后,会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image.png


    “黑科技”的出现必然会引起人们怀疑,此技术是否真的有效?是否会产生副作用?

    目前该技术因为有超声引导加持,星状神经节阻滞已经是非常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了。

    不过失眠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其涉心理因素、生活因素、社会因素、及精神类疾病等,需多学科的联合治疗。


    image.png



    image.png

    1、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2、颈部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的人

    3、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如焦虑症、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


    如果您也有失眠的困扰,

    可以来我院疼痛科咨询!


    失眠的治疗方式涉及范围复杂广泛,难以采用单一固定的模式,无需盲目选择,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640 (4).jpg

    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在此也祝愿大家每天都能睡个好觉!


  • 合不拢嘴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640.jpg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咀嚼食物时下巴会发出响声,或者在张嘴时感到疼痛和困难?这可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在作祟。


    1.什么是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指累及颞下颌关节和(或)咀嚼肌,具有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的临床症状总称,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疾病。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和患病率很高,居龋病、牙周病之后、口腔科的第四大疾病。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发病率男女无明显差异,但多见20~30岁青壮年期,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常见咀嚼、开闭口时疼痛,开口困难或下颌运动异常,并伴有关节的弹响、破碎音和杂音等。


    2.临床症状

    (1)咀嚼肌紊乱疾病:①肌筋膜痛;②肌痉挛;③肌纤维变性挛缩;④未分类的局限性肌痛。

    (2)结构紊乱疾病:①可复性盘前移位;②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伴开口受限;③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不伴开口受限;④关节盘侧方(内、外) 移位;⑤关节盘旋转移位。

    (3)关节炎性疾病:① 滑膜炎( 急性、 慢性);②关节囊炎(急性、慢性)。

    (4)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①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伴关节盘穿孔;②骨关节病或骨关节炎不伴关节盘穿孔。

    (5)弹响和杂音:正常颞下颌关节在运动时表现协调、平滑、无明显弹响和杂音。当存在有关节盘移位、变形、破损或关节表面器质性改变时,下颌髁突运动时会出现弹响或杂音等关节异常音。

    (6)下颌运动异常:

    正常人开口型平直、不偏斜、不左右摆动。自然开口度平均约3.7cm,最大开口度可达4.8cm。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下颌运动异常表现为:

    ①开口型异常:可以向一侧偏斜,也可呈曲折状左右摆动,有时则表现为扭曲状等。

    ②开口度异常:表现为开口过小呈开口受限或开口困难,一般小于3.5cm即为开口受限。也可相反,表现为开口过大,可达6~7cm,开口过大者常常伴有半脱位。

    ③开口运动中出现停顿,表现为开口过程中突然出现障碍而停顿,有时患者做一个特殊动作,或手压迫关节区后又可顺利开口,称之为关节绞锁症状,此时可明显地观察到患者开口困难状和开口运动的时间延长。


    3.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较多,从可逆性保守治疗、到不可逆性保守治疗、再到外科治疗,包括了治疗教育、 家庭自我保健、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下颌功能训练、咬合板治疗、调牙合治疗、手法复位、关节腔注射治疗、关节镜手术、开放手术等。


    (1)一般治疗:主要包括保暖、吃软性食物和不多说话。

    (2)超声可视化治疗:通过高分辨率的超声成像,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关节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为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指导。

    精准冲击波治疗,则是一种无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它能针对性地作用于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精准增生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刺激关节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缓解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640.png


    (3)手术治疗:在明确存在颞下颌关节内结构异常时,可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4)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肌肉放松、抗炎和止痛,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5)心理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是口腔医学与精神心理状态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疾病,常与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有关。情绪压力增加可影响肌肉功能,如加重夜间磨牙,可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肌痛。

    (6)中医治疗:可辅以针灸、推拿等。

    (7)手法治疗:①翼外肌的松解:张口,可以咬东西维持张口的姿势,在耳洞前下方能摸到一个凹陷,然后再向鼻子的方向移动2.5厘米左右,会找到第二个小洞,这便是翼外肌,可以使用手指进行深按压,1分钟一组,一天6组。


    640 (1).png

    (图片来源:《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


    ②颞肌松解:找到耳尖最高点,过该点做平行于地面的直线,颞肌的痛点就在该线上,手指进行深按压,1分钟一组,一天6组。


    640 (2).png

    (图片来源:《骨科物理治疗与评估》)


    ③咬肌松解:咬紧牙关,摸到下颌附近隆起最高的点,放松牙齿,该肌肉变松弛,说明这就是咬肌。在其旁寻找疼痛点,用手指进行深按压,1分钟一组,一天6组。


    4.如何预防


    ◆ 避免过度张口和经常的咀嚼,如大张口、吃口香糖或质地坚韧的食物,尽量避免用前牙做大口啃咬的动作。

    ◆ 及时口腔治疗,避免长期的单侧咀嚼和纠正不良的咬合关系。

    ◆ 不要经常托腮和伏案睡,保持心情舒畅和积极的心态。   

    ◆ 睡眠不良时容易导致牙关紧咬,如果早上睡醒发现嘴巴有点打不开时,绝对不要用力去把它撑开。



    · 参考文献:

    · [1]李红光,韩玮华,吴训等.关节腔冲洗联合液态浓缩生长因子注射治疗单侧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初步研究[J/OL].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9[2024-02-28].

    · [2]傅开元,雷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分类、诊断及治疗进展[J].口腔医学,2024,44(01):6-10.DOI:10.13591/j.cnki.kqyx.2024.01.002.

    · [3]韩新生,薛博元,张兴安等.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关节腔注射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研究[J].四川医学,2023,44(12):1256-1261.DOI:10.16252/j.cnki.issn1004-0501-2023.12.005.

    · [4]张笑宇,何冬梅.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3,58(10):1077-1082.

    · [5]苟学立,刘娥,侯大为等.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联合牙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的疗效及美学效果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09):125-129.DOI:10.15909/j.cnki.cn61-1347/r.005906.

    · [6]王芳莉,包烨华,楚佳梅等.针刺治疗疼痛性颞下颌关节紊乱病Meta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3,21(08):685-689+769.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3.008.004.

    · [7]胡斌,柴德君,邬志锋等.体外冲击波联合3M物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3,33(13):88-92.

    · [8]张叶环,林娟,左菊萍等.系统康复训练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困难的改善作用[J].海军医学杂志,2023,44(03):256-259.



    颞下颌关节紊乱

    超声可视化精准治疗



    超声可视化技术,如同一把精准的钥匙,将精准与高效完美融合,打开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大门。


    案例分享



    在治疗过程中,你将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和医学的温暖,重拾健康、舒适的生活。

    选择超声可视化精准增生疗法及超声可视化精准冲击波疗法,让我们一起迈向健康的未来!




    16